fbpx
爸爸在親子教養上不可或缺 4個時期角色不同

爸爸在親子教養上不可或缺 4個時期角色不同

傳統中國人的家庭角色主張「男主外、女主內」,爸爸一般是 Bread-winner 出外賺錢養家,照顧和教育兒女的責任就留給在家中的媽媽身上。隨著時代變遷,香港很多女性都投入職場,雙職家庭比比皆是。父親在家庭內的角色也有所變化,父親不再只是負責養妻活兒,或多或少也需要分擔家務,亦越來越多父親參與管教兒女。

父親投入和參與育兒工作,除了有部份不情願但是為了「公平」及「減輕」妻子的負擔,越來越多年輕的家長都比較積極共同參與養育子女的角色,尤其是新一代的爸爸非常願意主動承擔教育子女角色。

爸爸在孩子不同時期所擔當的角色

知名的父職研究者麥可.蘭布(Michael E. Lamb)曾表示:「父親終其一生都應給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,但父職的角色內容應按照孩子的年紀發展而變化。」

父親的角色,在不同年紀的孩子 身上會有不同的變化:

0-5歲的幼年期

1歲起的嬰幼兒,如何能夠擺脫對母親的依賴,建立起足夠的自信心,就需要父親成為那個「安全的第三者」,讓孩子有信心和母親以外的人建立關係。因此,這一時期父親,是不可或缺的安全提供者。

6-12歲的學齡期

6至12歲就是孩子上小學的時候,一般父親都是具威嚴象徵的權威角色。母親因為日常照顧孩子,基於親密感很多小朋友都喜愛挑戰母親的權威。因此如何能令孩子乖乖聽話 ,父親的威嚴感就非常有用。父親在這時期進行管教任務,能夠令孩子建立道德是非概念和自信。 當然父親亦都要以身作則,發揮影響力。身教的力量,比任何語言來設合規範來得更有效。

13-18歲的青春期

視乎孩子是男是女,父親的角色在這一時期也有所不同。這一時期,男孩傾向跟媽媽較親密,這樣父親成了兒子的競爭對手,在各方面挑戰父親,爭取母親(異性)的認同,隨後發展出類似父親的男子氣概。同時父親也是兒子的好兄弟,在與異性相處的心得,與及道德規模,到時通過父親傳授的,亦需要父親在身邊做為性別認同楷模,讓他了解自己將來的樣子。如果孩子是女性的話,爸爸就是女兒的第一段異性關係,女兒藉由與父親的互動,形成往後與異性相處的模式,甚至乎是日後理想對象的雛形。

19歲的成長期

19歲之後,孩子可說是變成了「大人」。雖然在養育的層面上,沒有那麼大的需要和密切,但父親仍是孩子的精神導師。子女成年和畢業後踏入社會,父親的人生閱歷也可以在子女職業選擇與生涯規劃上給予建議,鼓勵並支持他們的職涯發展。這方面在東方以父系為主的社會更為明顯。

由此可見,爸爸確實具有獨一無二、不可取代的教養魔力。

爸爸不是第二個媽媽

現代爸爸在家庭扮演的角色,絕對不只是母親角色的延伸。

在育兒方面,雖然有很多爸爸,在對孩子的生活照顧上插不上手(看見很多爸爸在點頭~),但在理性認知和教養上,爸爸的角色不可或缺。

如果媽媽在孩子的教養上非常頭痛,可能就要想一想,父親有沒有在教養上提供協助 ,還是甚至唱反調呢?

想孩子乖乖的上英文補習班,爸爸有沒有覺得英文重要,還是在潑冷水?這些都絕對會影響孩子學習英文的意欲。

Vinic 爸爸育兒手記

最近看到一個很有心得的爸爸 - Vinic 爸爸。他不但在家庭教養上擔當重要角色,教出好孩子,更願意將心得結集成《Vinic爸爸育兒手記》,以網誌形式和大家分享。

其中一篇是這樣的:

生氣不要「過夜」
生氣不要「過夜」

他的分享,非常獨到 ,成為很多爸爸的心靈雞湯。所以如果各位父親有時間的話 ,不妨去 《Vinic爸爸育兒手記》看一下 。

 

Scroll to Top